查看原文
其他

工厂里的纯国产“磁悬浮”?这家“科技小巨人”带来“光刻机”式降维打击

张悦 上海科技
2024-09-20

哪里有磁悬浮?对大多数上海市民来说,这个答案可以说是脱口而出。

不过事实上,磁悬浮的应用远比想象中得多的多——

在世界范围内,“磁悬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厂中:传统的传输带换成磁悬浮轨道,货物“乘上列车”,精准来到每一个“站台”……在果栗智造创始人池峰看来,磁悬浮技术将会成为智慧制造4.0,乃至5.0时代的“标配”。


不让拖链传输拧成“麻花”,

世界范围内仅有四家实现的技术突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工厂不约而同地选择“磁悬浮”技术?一个最直观的改变是——“辫子”没了。

“传统直线电机动子由于需要供电,因此往往拖一根‘长辫子’,当多个动子做旋转运动时,就会让彼此之间的电缆拧成麻花。”池峰介绍道,“就像一个磁悬浮列车的轨道上,如果上面有1000辆车,每一辆车上都有一个线缆拉着,那么这一块的系统应用无疑会受到很大阻碍。”


磁悬浮线性驱动电机不仅将传统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线性运动,拥有高速高加速、高精度的优势,而且还超越了传统直线电机,动子摆脱了电缆束缚,从而实现了高灵活性,多个动子之间还可以实现异步运动或者同步运动。


“相比于传统的传输方式,磁悬浮将带来3-5倍的性能提升。”池峰介绍道,这一性能既是指速度,更是指精度,在过去的传输方式中,常常出现需要二次移动的困境,使传输效率大大降低。“我们将数控机床的精度直接铺在轨道上,到位了直接加工,将原来可能需要三秒钟完成的步骤,压缩至短短一秒钟。”


目前在国际层面,只有少数几家厂商能够研发磁悬浮柔性传输线产品。“这一技术的门槛其实非常高。”池峰谈到,涉及到的技术都是关键节点型技术。例如循环线高速通讯控制技术、循环线圆弧精密定位技术、传感器精密测量技术等,“单点突破和对技术整合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些众多的技术难点,但凡有一个没攻克都无法研发出这个产品。”


“磁悬浮”打造“柔性工厂”,

从“国产替代”奔向“国际领先”


近年来,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新能源锂电池、“双碳”产业的高速发展,都为自动化行业提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智能制造领域,传统的生产模式通常依赖于机器人进行物料搬运和无智能的传输线。融合了传输功能、工艺制程功能、现场实时状态数据生成的iTS智能柔性传输制造技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变革,在池峰看来,这就像一个“工业数据底盘”,能为产线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


“目前,整个工业制造领域,对柔性制造的需求越来越高,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来看磁悬浮线性驱动电机技术已经属于智能制造的必备技术底盘,进入到智能制造的4.0甚至于5.0,这个技术可能都是绕不过去的。”


全球来说,果栗智造已实现与德国Beckhoff、美国Rockwell、瑞士ABB旗下贝加莱等全球知名磁悬浮柔性线品牌同等的技术实力,部分性能处于领先位置。“环形线圆弧重复性定位精度方面,通常圆弧段的精度不如直线段,但我们能够做到和直线段一样的精度;再如,果栗智造是第一个突破二级执行器技术和方案的厂商,这些是我们独有的领先优势。”


池峰谈道:“有怎样的客户,就会有怎样的企业”,二级执行器的突破,正是来自于客户的需求。


“在与客户的对接中,有一个客户提出:在走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能放一个二级执行器,也就是说在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同步的移动和翻转。”而在当时,国外三家同行还没有研发出二级执行器,“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技术,我们大概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把这个技术给突破了,大概又过了五六年,国外才开始跟进这项技术。”



目前,果栗智造的产品线已包含用于设备内的高精度iTS-L环形线、iTS-LT接驳线,用于设备间的iWS物流线,以及超大负载的iHDT重工物流线,覆盖从几公斤的中小负载到5T以上超大负载、最高速度可达6m/s以上,产品重复定位精度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从0.001mm到0.5mm均可实现。


对于磁悬浮柔性传输线的未来,池峰持乐观态度:“相比之前,可能目前国内的渗透率已经高很多了,但也只是从1%到5%的提升,未来可能还会有近10-20倍的增长。”


“光刻机”团队降维打击

创业之初曾开“滴滴”养家糊口


令人惊讶的是,果栗智造的创始团队,此前从事的并非是工业制造相关的基础设施,而是来自半导体行业,从事与光刻机相关的研发。


2014年,一个机缘巧合中,当时在半导体设备大厂从事精密运动控制研发的池峰,了解到了工厂中使用的磁悬浮传输系统,他很快意识到,这会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将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在深入了解之后,他又被其中的技术难点所折服,“做技术的人都有一颗好奇心,技术难度得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同时,经过调研,池峰认为这确实一个在未来有很大市场空间的领域,并将为我国柔性制造的水平提升带来贡献。


“我们此前在微电子领域一直是做运动控制这块,而在运动控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实和这个赛道区别并不大。”池峰说道,“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控制。”


“实际上,半导体的技术要求更高,

我们团队用半导体的严酷度来做这个,

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话虽如此,但跨领域仍然如同“天堑”,要让技术原理真正落地,需要工程上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在创业之初,我们可以说是把一天当两天用,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2点结束,早上8点多再战。”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更困难的还远不止于此。在没有产品真正上市打开市场之前,还有一段漫长的“烧血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池峰与创始团队都拿着五千的月薪。“没想到会那么艰苦,实际上当时都有同事小伙伴还会去开滴滴,补贴经济收入。”池峰说道。


随着两代产品线的相继落地,果栗智造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开拓之间走向了“正反馈”。“3C行业的产量很大,所以他们对能提高效率的产品特别感兴趣,能够接受这一块的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池峰回忆到,因此,最初的客户来自于3C,而加入富士康、立讯精密等“果链”产线,也为果栗智造迅速积累了来自行业龙头客户的经验。“果链对工业的流水线要求非常高,会给你写很多的整改项,并提出很多要求。”池峰谈道。


在九年创业路上,上海对于“硬核科技”的支持,令池峰颇为感慨。2018年,果栗智造获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持续享受到研发资金补助等多项政策与项目的全方位扶持,为企业在初创及成长阶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池峰看来,市区两级科委的全方位支持让科技企业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专心研发生产,“通过闵行区科委的‘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项目,果栗作为需求方,成功对接到了优质的技术资源,解决了我们在磁悬浮传输技术领域的核心难点。点对点的支持对接模式,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让我们对推动国内磁悬浮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充满了信心。”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